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近年來健身市場發(fā)展迅猛 智能健身鏡賽道空前繁榮

“魔鏡魔鏡,我瘦了嗎?”在購買了健身魔鏡之后,小伍常常一邊運動一邊這樣想著。

今年“618”,小伍購買了一面“健身魔鏡”:在關機狀態(tài)時,它是一面普通的全身鏡;開機后,鏡面上會出現一個虛擬教練,小伍可以跟著教練的身影比對動作,鏡子還能夠通過AI攝像頭捕捉動作軌跡進行糾錯。

年來,隨著宅經濟的升溫以及健康中國、全民健身計劃等國家戰(zhàn)略的深入落地實施,健身市場發(fā)展迅猛。居家健身、有氧跳操等運動方式受到熱捧,這個被商家宣稱為“隨時隨地的私人教練”的健身魔鏡在健身市場上也火爆了起來。羊城晚報記者在走訪各大商場及梳理各大電商售賣情況后發(fā)現,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智能健身鏡,價格從2000元到20000元不等。隨著魔鏡大火,不少互聯網巨頭也推出相關產品,加入競爭,數據顯示,智能健身鏡領域有十余家企業(yè)獲得了超20起融資,大有“百鏡大戰(zhàn)”之勢。

一問: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什么是健身魔鏡?健身魔鏡實際上是智能健身鏡,因為與普通鏡子有所區(qū)分,能夠輔助人們進行健身,因此被商家和網友們稱為“魔鏡”。

在市場走訪過程中,有意向消費者向羊城晚報記者坦言,魔鏡似乎只是一個鏡子形態(tài)的電視屏幕,所謂的AI糾錯準確度也有待考量。也有已購買了魔鏡的消費者告訴記者,產品基本上已可以滿足普通的健身需求,一些社群打卡等延伸服務也有利于提升用戶積極。

記者了解到,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健身鏡都安裝了光敏傳感器、人體姿態(tài)感應器等,部分產品還安裝了AI設備。據目前智能健身鏡市場上較為火熱的品牌FITURE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TO付強介紹,智能健身鏡的主要亮點在于通過AI攝像頭及運動算法引擎識別系統,無需任何穿戴產品或傳感器輔助的情況下完成人機交互,幫助用戶實現科學健身。

王女士在2021年購買了一面智能健身鏡,她告訴記者,在購買時,她看重的是這個產品的交互和科學,“我覺得智能健身和普通的電視跟練健身,最大區(qū)別就在于AI教練,通過AI技術幫我糾正健身動作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主打“硬件+AI+內容+服務”的智能健身鏡,究竟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健身鏡的科學與否,關鍵在于AI技術的應用程度。正如王女士所述,智能健身鏡的品質關鍵,在于其交互和精準的實現程度,作為一個外表與普通鏡子無異的產品,“魔鏡”能夠通過攝像頭感應+AI深度算法+多樣課程內容引導的形式幫助用戶糾正健身動作,提升居家健身的效果。智能健身鏡與普通的視頻跟練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魔鏡”的背后實際上是計算機算法在視覺領域下的人體姿態(tài)識別應用。

二問:價格高昂誰在買單?

記者觀察到,年來,大眾對基礎體育消費品類的需求逐漸向細分領域及專業(yè)領域拓展,飛盤等一些新型的體育健身用品成為熱銷的品類。2020年體育消費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成年人人均體育消費為1758.2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增長速度高于同期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速度,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可以看到,隨著人們對于體育消費的愈發(fā)重視,消費者也越來越愿意為值得投入的體育產品花錢,“價比”已不再是唯一的考量。

FITURE在用戶調研中發(fā)現,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著年輕人的健身觀念。超四成的“95后”“00后”偏好居家鍛煉;在“年輕人運動路上最大的困擾是什么”這一問題上,“工作太忙,沒時間運動”選項排名第一。

健身鏡可以很好地幫助年輕人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運動,但是高昂的定價也依然引發(fā)了不少爭議和質疑。

針對定價問題,記者對智能健身鏡品牌FITURE進行專訪,FITURE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智能健身鏡的定價與健身房、私教等相比,存在如下一個邏輯:去線下健身房,無論是次卡、月卡還是年卡,這都是一筆固定支出;找私教或者上團課,需要額外按照小時收費。按照一節(jié)團課65-85元(一二線城市團課價格水)來計算,如果一位健身人士每周上兩節(jié)課,一年花費就在6700-8800元。僅從價格角度看,這遠比買健身鏡和會員費的價格要高。

不過,從事私人教練行業(yè)10年經驗的王經理則告訴記者,對比起真實的健身教練,健身魔鏡在AI動作的識別、匹配、輔助等方面,還是無法實現健身教練的高度替代。他表示,不同的健身教練的動作規(guī)范、慣都不相同,如果魔鏡想要實現大量的錄入和準確的匹配,則對AI動作庫的要求很高,而目前的AI糾正水還是難以達到真人私教的水。

三問:巨頭圍獵目的何在?

資本押寶,巨頭圍獵,智能健身鏡賽道空前繁榮。

天眼查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年來,智能健身鏡領域有10余家企業(yè)獲得了超20起融資,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億規(guī)模不等。

以FITURE為例,該企業(yè)于2019年獲得紅杉資本6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2020年,獲得騰訊投資領投的A輪6500萬美元融資,又完成由蔚來資本、金沙江創(chuàng)投等投資的A+輪2000萬美元融資;2021年,拿下了3億美元B輪融資。該企業(yè)在兩年內拿下了四輪融資,估值高達15億美元。

除了Mirror、FITURE等科技健身品牌外,互聯網科技巨頭、知名健身臺等也開始圍獵智能健身鏡市場。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華為、小米等互聯網科技企業(yè)主要基于其較高的品牌知名度,結合智能家居的整合能力入局分羹。而咕咚、樂刻等運動行業(yè)企業(yè)則玩轉它們的海量用戶數據打出競爭力。

“健身鏡的本質是內容的載體,中國健身鏡行業(yè)目前仍處于教育市場、增加產品普及度的階段。這是一個新興賽道和新型解決方案,遠沒到互相競爭存量市場的階段。”FITURE相關負責人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伴隨市場和技術的成熟,各廠商技術間的差距將逐漸縮小,甚至趨于同質化競爭,破局的關鍵在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因此內容和服務將成為健身鏡品牌后續(xù)競爭的核心焦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健身行業(yè)的專業(yè)選手和互聯網巨頭的加入,給智能健身領域注入巨大的發(fā)展活力。”該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度持續(xù)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群不斷增長,為健身鏡市場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用戶基礎。預計未來隨著新廠商入局推出新產品,健身鏡在我國一二線城市家庭的滲透率有望在未來4-5年內快速增加。

三問君點評

定價過高或成市場培育壁壘

早在2018年,健身行業(yè)的目光便被一款名為Mirror的產品所吸引——通過高清穿衣鏡和交互顯示屏融合,賦予在家健身的全新體驗。作為健身鏡企業(yè)的先驅,Mirror于2020年6月被加拿大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以5億美元價格收購。目前,Lululemon在多家門店安裝Mirror健身鏡。根據Lululemon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年,Mirror創(chuàng)造了1.7億美元收入。

在國外,智能健身鏡市場被持續(xù)看好,而國內市場則仍處于培育導入期。從產品本身來說,大多數消費者對于智能健身鏡缺乏全面的了解,對產品感到陌生和不信任。從價比來說,許多消費者也認為,用幾千元買回來一面“鏡子”,似乎不是一筆好買賣。除了產品本身以外,許多的魔鏡產品如果要體驗升級服務還要另加付費,有些還需要上千元的會員年費。

對于一個尚處在培育期的市場來說,過高的定價可能會增大市場培育的壁壘。由于市場的不成熟以及對健身人群滲透的不完全,如何將智能健身鏡變?yōu)榭沙掷m(xù)發(fā)展的產品以及能夠為用戶持續(xù)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的產品,將是相關企業(yè)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羊城晚報記者 孫綺曼 戴曼曼 實生 嚴思蘊)

關鍵詞: 健身市場 智能健身鏡賽道 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百鏡大戰(zhàn)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