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食俗有面條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鮮魚面攤
【知味齋】
(資料圖片)
食俗是節(jié)日的符號,是我們節(jié)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熟悉過年的餃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但很少有人知道,古代的七夕節(jié)也有獨特的食物——面條。面條作為七夕食品出現(xiàn),是在魏晉時期。周處《風土記》載:“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于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shù),故以糜為珍。今此日唯設湯餅,無復有糜矣。’”當時七月七日是好日子,要吃湯餅。這里的湯餅就是面條,應該是用黍糜做的。
古代的餅是面粉食品的總稱,并非現(xiàn)在將面粉糅合在一起攤薄做熟的扁圓形食品。東漢劉熙《釋名》中的“釋飲食”云:“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蝎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蔽簳x南北朝時期,隨著麥類產(chǎn)量的提高,面粉加工技術(shù)的進步,餅食迅速發(fā)展,蒸、煮、烙烤、油炸等烹飪方式應有盡有,品種豐富多樣。晉人束皙的《餅賦》提到十余種面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則記載多達二十余種面食,正所謂“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湯餅即為水煮面食的統(tǒng)稱,如索餅、煮餅、水溲餅、水引餅、馎飪等,都是湯餅。索餅、水溲餅、水引餅類似今天的面條。宋人高承《事物紀原》卷九《湯餅》云:“魏晉之代,世尚食湯餅,今索餅是也?!笨梢姡搅怂未?,湯餅之名已被索餅代替。
不唯七月七日,魏時伏日也吃面條。《荊楚歲時記》中載“六月伏日,并作湯餅,名為‘辟惡餅’?!蓖瑫段菏洗呵铩吩疲骸昂侮桃苑帐硿?,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闭f何晏這個人伏日吃了面條,出了很多汗,擦拭后膚色白皙,才知他并非擦粉。
何謂“辟惡餅”?伏日吃面條與養(yǎng)生學主張伏天喝熱水是一致的,一碗熱湯面下肚,發(fā)一發(fā)汗,排除體內(nèi)的寒濕氣,有利于身體的調(diào)養(yǎng),這一習俗形成的基礎是醫(yī)食同源的理念。東漢醫(yī)學書中已經(jīng)將面條作為病人的飲食,來輔助傷寒病的治療?!皞及l(fā)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傷寒論》第332條)索餅(面條)是一種柔軟的、易于消化的、接近于流質(zhì)性的面食,無論病人是否患有“除中”證,吃了面條,都能對身體起到補益作用。后世醫(yī)學典籍不僅反復引用《傷寒論》面條輔助傷寒病人痊愈這一內(nèi)容,還針對不同病癥推出了“索餅方”。唐代昝殷的《食醫(yī)心鑒》中記載了十余種索餅方,如羊肉索餅、黃雛雞索餅、榆白皮索餅、母雞索餅等,真可謂食療餅。后世如《食治老人虛損羸瘦令人肥白光澤雞子索餅方》:取白面四兩,雞子四兩,白羊肉四兩炒作臛,以雞子清搜面作索餅,于豉汁中煮,令熟入五味,和臛空心服之。(陳直《壽親養(yǎng)老新書》)可謂食療養(yǎng)生,首推面條。東漢醫(yī)學已將面條作為病人恢復身體的飲食,后世用它在伏日“辟惡”,正是民間基于醫(yī)食同源的理念,體現(xiàn)了以熱排出體內(nèi)惡寒的養(yǎng)生智慧。
隋唐五代是面食的時代,也可以說是餅食的時代。同兩漢魏晉南北朝相比,這一時期面食的數(shù)量、品種、制作工藝、普及程度都是空前的,同后世相比亦不遑多讓。北宋陶谷所撰《清異錄》中,收錄了隋謝諷《食經(jīng)》和唐韋巨源《燒尾食單》的部分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中就有不少面食名目的記載。從其異彩紛呈的餅類食品記載中,不僅可以想見當時面食技藝之高超,而且那些典雅的名稱所體現(xiàn)的文化意蘊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徐海榮:《中國飲食史》)據(jù)《唐六典》膳部節(jié)日食料記載,唐代七月七日進斫餅。斫餅類似湯餅,也就是切面。(中村喬《中國的年中行事》)
隋唐時期,面條隨著僧人東渡傳到日本。日本正倉院文書保存了當?shù)厮黠灥臄?shù)量、索餅的原料、食時蘸料以及到何處購買等大量相關信息的文獻,可知奈良時代(710—794)的平城京(今奈良)造佛所、寫經(jīng)所曾經(jīng)大量使用索餅。因為當時日本小麥產(chǎn)量不足,在制造索餅的過程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米粉?!靶←湻垡皇宥?,米粉六斗,鹽五升,得六百七十五藁?!保ā堆酉彩健贰霸祀s物法索餅料”)物以稀為貴,當時索餅的購買消費以寺院與朝廷為主,在特殊的日子里也只有高級官員才會得到天皇的賞賜。
日本的七月七日供奉面條,傳承了中國魏晉以來七夕的習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很早就傳到了日本,八世紀初進入日本的法令之中?!胺舱乱蝗?、七日、十六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十一月大嘗日,皆為節(jié)日?!保ā娥B(yǎng)老令》雜令第40條)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入日本宮廷,結(jié)合祭祀等儀式,形成了“節(jié)會”朝儀,彼時的供物被稱為節(jié)供。七月七日的節(jié)供為索餅,節(jié)日傳說云:“高辛氏小子,七月七日死,其靈無足成鬼神,于人致瘧病,其存日常食索餅故?!?/p>
高辛氏即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帝嚳,與其相關的帝子傳說在敦煌文獻中也有記載。敦煌文獻P.2721《雜抄》一卷辨年節(jié)日中載“又說高辛氏小子,其日死,后人依日受吊”。除了七月七日,日本節(jié)日文獻還記載了正月十五日、五月五日、十二月晦日追儺等與高辛氏子相關的節(jié)日習俗??梢酝茢?,附會節(jié)日的高辛氏子類帝子傳說曾一度流傳,并向周邊國家傳播。
七夕食俗面條及與高辛氏子有關的傳說,為理解目前節(jié)日中很多不能解釋的習俗提供了可能。日本農(nóng)村七夕有清洗家里的農(nóng)具、淘井、洗頭發(fā),給牛馬洗澡等洗浴習俗,還有些地方掛七夕人偶、立七夕竹,以及送睡魔等送神或禊祓的儀式。這些習俗均有對妨礙農(nóng)耕或生活的惡靈或災厄進行祓除之意。還有很多地方把七夕稱為“七夕盆”,將七夕視為盂蘭盆節(jié)的開始,認為這是攘除各種災厄的機會。如果了解了七夕供奉面條的習俗及其由來,自然就很好理解這種習俗了。
七夕食俗在宋代出現(xiàn)乞巧果、同心鲙,與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以及女孩向織女乞巧有關。清代南方七夕流行巧果,蔡云《吳歈》云:“幾多女伴拜前庭,艷說銀河駕鵲翎。巧果堆盤卿負腹,年年乞巧靳雙星?!保櫟摗肚寮武洝罚┢呦κ乘酌鏃l,在日本經(jīng)歷了索餅、索面等稱呼,至江戶時代(1603—1868)由供奉轉(zhuǎn)為品食,稱其為素面,流傳到現(xiàn)在。
今天,我國北方還有一些地方保留著七夕吃面的習俗。七夕的面條屬于“巧食”的一種,有的地方稱為“云面”。殘暑仍未消退,一碗熱湯面下肚,定會暢快淋漓。
(作者:畢雪飛)(畢雪飛)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今日熱點
為您推薦
全面落實中央部署的改革開放任務!市委深改委會議研究這些重要事項
OPPO智行助力上汽飛凡打造巴赫座艙數(shù)字生態(tài)
迎駕貢酒困于皖?
排行
最近更新
- 七夕食俗有面條
- 7月份交通運輸主要指標均實現(xiàn)增長
- 美媒:美海軍一艘驅(qū)逐艦在巴厘島附近意外擱淺后,日裔艦長被解職
- 健合半年報解碼:長期主義的勝利
- 生意社:8月25日中石化對二甲苯價格暫穩(wěn)
- 8月25日生意社OX基準價為9000.00元/噸
- 小麥價格連續(xù)上漲,8月24日國內(nèi)小麥價格行情參考
- 豬價逆勢連漲,但市場反彈利好有限,豬價或難以順利“破9”?
- 地球的資料簡介通俗易懂(地球的資料和圖片)
- 6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第二批名單公示
- 《無人深空》“回聲”新更新預告:機器人種族加入
- 重大技術(shù)裝備40周年成就活動,今天開展!
- 游客自駕被攔路收費500元 四川理縣:涉事人員停職記過
- 蘭州市財政局舉辦系列政府采購及營商環(huán)境業(yè)務培訓會
- 《奧本海默》中國首映 導演諾蘭北京行被安利豆汁
- “20海保G2”回售金額100萬元 回售資金將于9月11日兌付
- 【地評線】東湖評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孫崎享(關于孫崎享簡述)
- 76人VS湖人總決賽系列賽(76人vs湖人)
- 甘肅省腫瘤醫(yī)院傷口造口??崎T診8月30日開診
- 威海營商行丨環(huán)翠區(qū):只跑一個窗口 一次就能辦成
- 官塢村的“土專家”(逐夢)
- 利嘉閣:7月香港錄得74宗店鋪買賣登記 連跌兩月
- 震不倒的臨汾牛王廟
- 東北亞博覽會觀察|掃館“新”發(fā)現(xiàn)!吉林一大批新產(chǎn)品新技術(shù)...
- 遵循pdca原則 pdca原則是什么
- 菇香素鴨(關于菇香素鴨簡述)
- 鄭州二七區(qū)漓江苑開放申請(附具體安排)
- 湖北:推廣花生控毒固氮提質(zhì)增產(chǎn)關鍵技術(shù)
- 水原FC與仁川聯(lián)的比賽被中斷,原因竟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