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金融 > 正文

處暑:和炎炎夏日道別

文|段春娟

處暑通常在8月22、23或24日,這是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


【資料圖】

照常理,處暑是和炎炎夏日道別的節(ji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p>

“處”是終止、退隱的意思,處暑即為出暑。

三伏已過,暑氣漸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開始下降。

處暑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jié)氣。

處暑三候: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這一時節(jié),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捕獲的獵物一次吃不完,一一排列在面前,好像祭祀一般;

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植物不再發(fā)新芽;

禾谷成熟,開始收割,“登”即成熟,五谷豐登便是此意。

有一首歌謠:“秋天到,秋天到,地里莊稼長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秋天到,秋天到,園里果子長得好。葡萄一串串,柿子掛樹梢,黃澄澄的是梨,紅彤彤的是棗。秋天到,秋天到,田里蔬菜長得好。冬瓜披白紗,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綠油油,又青又紅是辣椒。”

一幅調(diào)子歡快、色彩明媚的秋光圖,多么濃郁的鄉(xiāng)土和田園氣息!

處暑三日無青谷。

春谷子由青變黃,即將成熟。

谷子去殼即為小米,因其粒小,直徑一毫米左右,故名。

新小米就要下來了,用來熬粥,黃、黏、香,浮著一層油,男女老少咸宜,極有親和力。

黃河流域是小米的故鄉(xiāng),有首陜北民歌:“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艷,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p>

詩人賀敬之的《回延安》里也有這樣的句子:“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

谷子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說小米滋養(yǎng)了華夏文明,也不為過吧。

眼下正是葡萄自然成熟時,最能嘗出酸酸甜甜的本味。

當(dāng)年汪曾祺先生下放張家口,干得最多的就是給葡萄噴波爾多液。

四年時間,他成了葡萄專家,寫下名篇《葡萄月令》。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無論處境如何都不要絕望,活著要有些韌勁,皮實(shí)些。

處暑之前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

“七夕”又名“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

在古代,這個節(jié)日很受重視,有女孩的人家要供奉織女姐姐,以祈巧思。

傳統(tǒng)社會對女子心靈手巧的要求,似可從這個節(jié)日中窺出些端倪來。

小時候在老家,“七夕”算個大節(jié),家家要做巧餅。

雞蛋、糖和面,用面模壓出各種動植物樣式的面餅,上鍋慢火烙至兩面焦黃。

巧餅?zāi)哿艘患抑鲖D的勤勞和巧思,正是心靈手巧的體現(xiàn)。

對小孩子來說,巧餅既當(dāng)吃食,也可拿來炫耀,比誰家的模樣俊俏。

多少年后,我在千佛山山會上買過幾個面模,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和女兒一起做巧餅。

事實(shí)上,這么多年來也不過用了兩三回,這些模子就像古董一樣被我收在櫥柜里。

回想年幼時,日子雖不富裕,卻安靜閑適,有種古典的韻致。

如今人們想方設(shè)法尋覓老味道,豈不知老味道的背后,是慢節(jié)奏的生活,是心靈的安閑。

這些如今到哪里找尋呢?

七夕凝聚了先人太多的想象和寄托,有著濃郁的文化色彩,如今卻日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這也是令人無奈和惆悵的事。

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也多與處暑相近。

在古人看來,陰陽相通,七月十五民間有放荷燈的習(xí)俗,為的是照亮先人回家的路。

中元節(jié)曾經(jīng)也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jié)日,民間按例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收成,“為五谷成熟,報其功也”(鄭玄語)。

節(jié)日和民俗活動都離不了時令和地域的大背景,是在順其自然的前提下展開的。

秋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氣濕潤潤的,鳥鳴陣陣,草蟲藏在草葉間,不知疲倦地叫,仿佛永遠(yuǎn)都不會停下來。

太陽出來了,人影斜長。

樓底下那叢紅色的鳳仙花兀自開著,一切都是那么靜謐安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diǎn)”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diǎn)”,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

關(guān)于本站 管理團(tuán)隊(duì) 版權(quán)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lǐng)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