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金融 > 正文

你也是momo,我也是momo,名為“momo”的保護殼下到底是誰?

你有沒有一個認識的朋友

TA的網名叫“momo”

你或許和TA聊得很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有一個躲不開的困擾

你很難搜到TA

因為叫“momo”的實在太多了!??!

粉色的小恐龍、統(tǒng)一的名稱

難道m(xù)omo是什么奇怪的組織嗎?

非也!

事實上,一開始,“momo”這個名字和頭像只是新用戶注冊賬號后自動生成的默認信息。

大家都是來網絡“沖浪”的,網名和頭像不應該體現個人特點、與其他用戶區(qū)分開來的嗎?為什么都要用一樣的搭配呢?

有不少“momo”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害怕被現實中的熟人發(fā)現社交賬號、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泄露或者被其他用戶攻擊……

“momo”成了網絡居民又一層保護自己的馬甲,不少年輕人選擇泯然眾“mo”。利用這層集體掩護的身份,減輕社交壓力,實現“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mo”。這也讓不少年輕人跟風加入,換上“momo”套裝。

但是集體momo化之后,也給不少人帶來了困擾。

一名網友留言說:自從加入了momo大軍,我開始肆無忌憚地在評論區(qū)發(fā)言了,“反正有別的momo替我背鍋”。

這也讓不少網友“傷及無辜”。

一個“壞momo”,可能會“殃及池mo”,讓集體承受罵名。昵稱“已注銷”和“江湖騙子”就是前車之鑒,因為有擾亂社區(qū)秩序的風險,已被部分平臺制止。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

“我多年的疑惑終于解開了”

也有網友表示

雖然有渾水摸魚的

但是相信大部分momo

都是“好mo”

年輕人在網絡空間的適度隱藏

成為了一種網絡時代的新需求

而之所以出現“momo”這層保護殼

正是因為人們對于網暴的反感與抵制

如果人們反過來

將“momo”當作網暴的保護殼

才是真正地被深淵所凝視


網絡并非是法外之地

集體面具不能等于渾水摸魚的自由

更不能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


話匣子綜合自中國青年報、央視網、人民日報評論、潮新聞、澎湃新聞等

編輯:王哲嫣(實習)

責任編輯:嚴萍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