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 > 正文

重磅報道井陘!河北日報

河北日報

井陘縣應對特大暴雨洪災的調查(上)


(資料圖片)

1小時轉移1503人,如何做到的?

截至7月31日8時,井陘縣平均降雨量438.6毫米,最大降雨點降雨量達到695.6毫米。

5條河流、1座中型水庫、15座小型水庫,對于這個太行山東麓的山區(qū)縣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

在這場特大暴雨洪災中,井陘縣提前轉移3856人,又在7月30日水庫加大泄洪流量前,1小時內連夜轉移1503人,確保安全轉移、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全縣無一傷亡,井陘是如何做到的?

8月9日,井陘縣測魚村村民在搶修水毀路面。  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史晟全攝

科學調度,上下游及時溝通、部門迅速聯(lián)動、鄉(xiāng)鎮(zhèn)及時響應

8月9日9時,記者來到井陘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大屏幕上氣象、河道、山體等視頻圖像和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

“風險研判、指揮決策快一步,群眾安全就多一分。”井陘縣副縣長孫利北介紹,他們通過整合水利、氣象、城管等部門數(shù)據(jù),覆蓋了275處監(jiān)測站點,為預判險情、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shù)據(jù)共享為決策提供了“硬件”基礎,而科學、有序的聯(lián)合調度機制,則成為這次應對洪災的重要經驗之一。

“我們發(fā)現(xiàn),‘上下游溝通—部門聯(lián)動—基層響應’這種方式十分有效,可以大大減少反應的時間?!睂O利北說。

在孫利北的微信里,“井陘—山西防汛聯(lián)絡群”一直置頂。在她看來,這個與山西昔陽等地建立起的“朋友圈”,隨時溝通上下游流量信息,為井陘在這次洪水中的有力應對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信息。

7月30日,根據(jù)群里發(fā)送的信息,井陘縣不斷調整泄洪流量。18時零4分,上游昔陽縣的一條信息,讓大家的心一下子懸起來:“昔陽縣松溪河泉口站過站流量3320立方米/秒。”

當時,張河灣水庫超汛限7.25米,下游的甘陶河和冶河接近滿負荷運行,形勢十分危急。一旦出現(xiàn)險情,后果將不堪設想。

必須立刻組織群眾轉移,一分鐘都耽誤不得!

關鍵時刻,指揮部與基層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的視頻指揮系統(tǒng)功不可沒。大屏幕開啟呼叫程序,涉及的7個鄉(xiāng)鎮(zhèn)紛紛響應,不到五分鐘,一場“屏對屏”視頻會議開始了。幾乎同步,這一重要消息迅速傳達到了每個鄉(xiāng)鎮(zhèn)。

轉移的標準,按照“極限思維”制定:依次按照應對4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6000立方米/秒、7000立方米/秒、10000立方米/秒的泄洪流量準備。

“為了節(jié)省時間,布置完一個,走一個。”孫利北說,布置完最后一個鄉(xiāng)鎮(zhèn)剛十幾分鐘,第一個組織轉移的測魚鎮(zhèn)回來報告了,全部安全轉移到位。

在向鄉(xiāng)鎮(zhèn)布置轉移的同時,立刻向石家莊市水利局報告,請求協(xié)助計算精準泄洪流量。

經過緊急會商,決定分步加大泄洪流量,從18時的1000立方米/秒,增加到20時30分的2000立方米/秒,為洪水騰出庫容。

各部門像機器上的齒輪,密切配合,高速運轉。直到24時,最后一個鄉(xiāng)鎮(zhèn)報告洪水平穩(wěn)過境,大家才深深松了一口氣。

8月9日,井陘縣測魚村村民在搶修水毀路面。  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史晟全攝

關口前移,提前演練、應急管理“兩手抓”

從接到指令到完成群眾轉移,最快要多久?測魚村的答案是:25分鐘。

在測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秀根看來,能夠這么短時間完成,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他總結了三點:“一是干群關系好,干部們真心幫老百姓辦實事,所以能一呼百應;二是提前演練,誰家?guī)卓谌?,路上怎么走,都有詳細預案;三是黨員帶頭,與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結對子,確保不漏戶、不落人?!?/p>

測魚村離張河灣水庫最近,距離只有1.5公里,情況也最危急。

“那天的雨像盆子往下倒一樣,河道里洪水發(fā)出轟隆隆的巨響,水位猛漲。”回憶起7月30日那天的暴雨,高秀根仍然后怕不已。

看著情況不對勁,那天上午,高秀根就讓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提醒大家準備好轉移。

轉移的路線、方法,都已經提前做好了安排。今年5月份,趕在汛期來之前,縣里就在321個村全部開展了一次應急避險轉移演練。

如今走在村里,隔一段就能在墻上看到醒目的避險路線指示牌、群測群防警示牌。牌子上,清晰地標明了避險路線、地點,還有村、鄉(xiāng)鎮(zhèn)、縣里的責任人。

當日20時,上級指令傳來,必須轉移群眾。

十幾名村干部迅即沖進風雨里,鑼聲、報警器聲、敲門聲、呼喊聲迅速傳遍村子的各個角落。

像之前演練的一樣,兩名干部從南往北,兩名干部從北往南,一戶一戶通知。其他干部在后面跟進,有人開車幫忙轉移,有人再進門檢查一遍。

“政府讓咱轉移,咱得聽話!”60歲的村民高嬋根抱起外孫就往外走,他心里清楚得很,縣、鎮(zhèn)、村里的干部們都來了,人家風里雨里跑,是為了保大伙安全。

“老高,我來接你們了!”村民高瑞庭正發(fā)愁時,結對子的黨員李懷英來幫忙了。大家齊上手,幫他抬起癱瘓在床的老伴,開車送到住在高處的親戚家。

45戶96人,有年邁的老人,有抱著的孩子,在洪水暴漲之前,全都被安全轉移到定好的點位,喝上了熱水,吃上了熱飯。

在井陘,像測魚村這樣連夜轉移的村子一共有38個,涉及554戶、1503人,牢牢守住了“無傷亡、無決口、無潰壩”的底線。

如今,水通了,電通了,測魚村的生活正在恢復。路旁的菜地里,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播撒白菜種子,種下新的希望:“努力干,一定會有好收成!”

河北日報

井陘縣應對特大暴雨洪災的調查(下)

洪水流量超設計1倍多,為何能安然通過?

井陘縣是石家莊唯一的純山區(qū)縣,歷史上水患頻發(fā),1996年、2016年都未能幸免。近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張河灣水庫和甘陶河、冶河滿庫容、滿負荷運行,又面臨山西洪峰過境,形勢極端嚴峻。

在這場罕見的暴雨中,井陘縣卻做到了無傷亡、無決口、無潰壩。以甘陶河為例,設計流量1600立方米/秒,洪水最兇猛時卻達到3400立方米/秒,超出設計流量1倍多,為何能安然通過?8月10日,記者沿河道走訪調查。

8月10日航拍的冶河。井陘縣通過清理沉積淤泥、拓寬河道、整修堤壩等措施,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提升。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怎么治——針對歷次災情短板,科學規(guī)劃設計河道

靜靜的金良河,穿城而過,從縣城北部匯入冶河。

上午10時,記者來到建設北路上的財達廣告店,這家開在一樓的門店,與金良河只有一路之隔?!?016年發(fā)大水,我們店里的水有一米多深,電腦、打印機都泡了。今年下這么大雨,最急的時候積水也沒上馬路牙子,啥損失都沒有!”老板于彥杰說。

連降暴雨,河道成為最受考驗的地方。

復盤此次應對過程,井陘縣副縣長孫利北認為:“深入查找歷次災情暴露出的短板和問題,科學制定河道治理規(guī)劃,對全縣河流進行全域治理,成為抵御災害的關鍵。”

井陘縣城深受洪水倒灌之苦,1996年、2016年都曾發(fā)生。最嚴重的一次,縣城淹了一半,最深處有七八米。

這些年,井陘一直在反思:一下大雨就被淹,如何補上災情暴露的短板?

“在治理理念上,我們不僅從提高行洪能力上考慮,還根據(jù)山區(qū)特點,對重要河道、兩河交匯重要節(jié)點等進行優(yōu)化提升?!本€縣水利局局長何彥生介紹。

縣里先后聘請20余名水利專家,反復座談討論、推演計算,終于明確了問題癥結——出河口角度。

金良河垂直匯入冶河,但2016年由于金良河流量為670立方米/秒,冶河卻能達到8300立方米/秒。遇到洪水,金良河的水會被巨大沖擊力頂托回來,發(fā)生倒灌。

針對這個問題,井陘今年上半年開始改造,將兩河交匯口向下移動179米,由“正交流入”改為“切入順流”。

7月30日晚,電閃雷鳴,暴雨如注。冶河咆哮著奔流而下,剛改造好的出河口迎來大考。

那一天,防汛抗旱指揮部里,氣氛十分凝重。洪水流量猛漲,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能不能頂???

第二天凌晨4時,井陘縣水利局總工程師霍利民坐不住了,開車奔向現(xiàn)場。順著強光手電的光線望去,只見兩河交匯處,冶河的水面比金良河高出一米多,但完全沒影響金良河水順流而下,翻滾著匯入冶河。

“效果很好,沒有回水?!彪娫拏骰刂笓]部,每個人都很振奮:倒灌問題解決了!

這只是井陘河流治理中的一個故事。不光5條主干河流,45條山洪溝也同步實施治理,全面進行清淤疏浚。

在何彥生看來,堅持河流全域治理,也是重要經驗之一。“對冶河、甘陶河等干支流進行統(tǒng)籌治理,全面疏通主動脈和毛細血管,這樣才能從容應對超設計1倍多的大水,實現(xiàn)無傷亡、無決口、無潰壩?!?/p>

錢哪來——在全省率先依法盤活棄砂資源,蹚出以河養(yǎng)河、循環(huán)養(yǎng)河新路

臨近中午,微水鎮(zhèn)南河頭村。站在堤壩上,清澈的冶河水緩緩流淌,早已看不出洪水奔涌而過的痕跡。

“多虧政府治理河道,要不俺家早毀了!”61歲的村民霍書清在307國道邊上開了一家小超市,她記得清楚,2016年7月那次,也是下這么大的暴雨,家里進水兩米多,而今年由于整治了河道,家里一點水也沒進。

在采訪中,無論水利部門還是老百姓,都認為河道治理在應對這次洪災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當時,治理的錢從哪里來,是大家必須直面的現(xiàn)實。

“為破解資金瓶頸,我們從政策里找、河道里變,蹚出一條以河養(yǎng)河、循環(huán)治河的新路子?!焙螐┥榻B。

搶抓政策先機,井陘爭取到首筆河道治理債券資金2.34億元,為河道治理提供了資金保障。

有了這筆資金,還是拉不開栓。他們把目光鎖定在河道治理產生的棄砂上。然而,棄砂如何依法依規(guī)處置,全省尚無先例。

井陘四處問計,千方百計找政策依據(jù)、求上級支持。“縣里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棄砂收益再利用問題?!焙螐┥榻B,最終決定對這些資金實行專項管理,一方面用來反哺河流管護,另一方面為其他河道治理提供資金保障。

在冶河治理中,共產生棄砂510余萬立方米。這些棄砂,除公益事業(yè)優(yōu)先使用外,剩余部分由縣政府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拍賣,獲得資金1.3億元。正是這筆錢,解決了冶河治理的資金問題。

有了資金保障,井陘吹響了冶河治理的“沖鋒號”。兩年來,共治理河道21.9公里,鋪設污水管網(wǎng)10.8公里,修建小游園、籃球場等32處,馬拉松賽道21.9公里。

“冶河治理的經驗證明,我們探索的路子是對的。”何彥生更有信心了,現(xiàn)在已經啟動甘陶河全流域整治,未來甘陶河的棄砂拍賣資金,將繼續(xù)用于小作河等河道治理以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設。

經歷這次暴雨洪災考驗,一些地方也顯現(xiàn)出短板,這讓何彥生有了更多思考:“等汛期過去,要盡快啟動護坡加固工程,進一步優(yōu)化指揮系統(tǒng),還要把提高縣城防洪標準提上日程?!?/p>

來源 | 河北日報  記者 周潔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