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 正文

江蘇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53億元 確保糧食畝產節(jié)節(jié)高

正值夏糧豐收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通報,再次表彰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大、任務完成質量高、建后管護效果好,明確2022年在分配中央財政資金時將通過定額補助予以傾斜支持。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舉措,也是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一步。近年來,江蘇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投入,“托底”糧食安全,“端穩(wěn)”中國飯碗。“十三五”期間,全省建設高標準農田2460萬畝,總投入超420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約4600萬畝,耕地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

日前,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今年,省財政統(tǒng)籌安排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5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將有力保障全年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400萬畝,統(tǒng)籌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灌溉20萬畝任務,確保全省糧食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

加大投入,

糧食畝產節(jié)節(jié)高

“小麥已經收完啦,超過100萬斤了!”徐州開發(fā)區(qū)徐莊鎮(zhèn)吳集村種糧大戶周廣林連日來忙碌在田間。他算了筆賬,承包的1000畝地去年建成高標準農田后,每畝產量提升約200斤,平均畝產量達到1400斤。

周廣林向記者細說建設高標準農田前后的變化:之前灌溉費時費力,要從河里抽水,再引入農田,如今,農田灌溉系統(tǒng)自動噴灑,還避免了跑水、漏水,每一處秧苗都能“喝”飽;從前農田零散,渠道雜亂縱橫,農機無法駛入,農民種田辛苦,產量效益還很低下……如今,莊稼地“連田成片”,更修起寬敞平整的配套水泥路,農機穿梭其間,起壟、覆膜、點種方便又高效。

“今年咱家種植14畝‘煙農’19小麥,收糧2萬斤,平均每畝產糧1400多斤,大旱之年能有大豐收,多虧咱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啊!”東海縣山左口鎮(zhèn)團林村麥田里,村民石磊高興地說。2018年,團林村6000畝農田被省里確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余萬元,農田道路全部硬化,配套橋涵閘,改大口井為機井,全村農田實現旱能灌澇能排。

確保“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旱澇保收、穩(wěn)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是核心。去年,省財政廳會同省農業(yè)農村廳等部門,邀請河海大學等專家,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并經省政府同意,明確自2022年起,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投資標準由每畝1750元提高至3000元,增長71.4%。

提高投資標準的同時,我省還調整了省與市縣分擔比例,蘇北、蘇中、蘇南地區(qū)市縣財政分別分擔20%、40%、60%,其余由中央和省財政補助。“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主要集中在蘇北、蘇中,占全省的97%,省以上補助資金占各級財政投入的79%。”省財政廳農業(yè)農村處副處長曹潔表示。

多元籌資,

確保建設高標準

確保高標準農田建一畝、成一畝,“真金白銀”的支持至關重要,除加強省級財政的資金保障外,還需各地積極鞏固、拓展籌資渠道。當前,江蘇不少地方已形成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本參與、受益農戶籌資籌勞的“多元籌資”機制。

徐州規(guī)劃2021-2030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74萬畝,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灌溉25.5萬畝。為推進目標盡快達成,今年5月,工行徐州分行審批通過了1.8億元項目貸款,目前已投放1億元,將助力建設徐州新沂市港頭鎮(zhèn)、時集鎮(zhèn)、棋盤鎮(zhèn)、墨河街道和唐店街道5個鄉(xiāng)鎮(zhèn)及街道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達98305畝。

“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要求高,投入資金量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加快項目‘又好又快’推進的有效舉措。”啟東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陸慶輝介紹,當地正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融資新模式,目前,省農發(fā)行已下達啟東高標準農田建設信貸資金指標一期貸款7億元,二期貸款15億元。根據建設規(guī)劃,2021-2025年擬建設高標準農田23萬畝。

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產生的占補平衡等相關收益,可進一步促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省農業(yè)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副處長王景成介紹,2021年全省核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1.5萬畝,預計可實現收入15.9億元,其中9.4億元將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此外,江蘇還在積極引進社會投融資,鼓勵和引導受益農戶或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等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數據顯示,全省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引入社會資金3.01億元。

先建后補,

讓農民盡早受益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民群眾盡早受益,近年來,江蘇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積極推行“先建后補”試點,進一步促進土地合理流轉,成片規(guī)劃、成片發(fā)展,打造示范區(qū)。

“在資金使用方式上,我們提出允許地方采用‘先建后補’方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曹潔介紹,自2020年以來,我省已在蘇州、南通、泰興等地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先建后補”試點,市縣提前組織編制項目初步設計,市級評審立項后即可組織實施工程建設,當前,“先建后補”項目已納入全省年度項目實施計劃管理,嚴格執(zhí)行國家和省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guī)定。

蘇州河湖密布、水網密集,呈現水田相依、田水相隔狀態(tài),農田連片規(guī)模小、零碎化程度高,因此,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成本高。蘇州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小玫介紹,基于這種現狀,蘇州統(tǒng)籌市、縣(區(qū))、鎮(zhèn)各級財力,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實現共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金保障模式——太倉市沙溪鎮(zhèn)泰西村6000畝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項目,結合特色田園鄉(xiāng)村建設,增加縣級投入1400余萬元用于土地平整、道路黑色化等工程,種田大戶稱贊“穿著皮鞋就能下田”;吳江區(qū)橫扇街道1600畝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項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利用自籌資金將東西兩個片區(qū)之間的高崗地削平連通,增加水稻種植面積44.55畝,并建設了農橋和硬化道路,實現稻田美顏、農機易行、村民方便的多贏格局。

推行“先建后補”試點,南通有效化解了農時與建設的矛盾。“過去,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般在三四月份批復,六七月份完成招標,在水稻種植期往往無法施工,導致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支出進度慢,項目效益發(fā)揮遲。”南通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金海表示,去年下半年起,當地積極推行“先建后補”的建設模式,實現了早立項、早審批、早開工,所有工作均可提前半年開展。當前,全市45個共40.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均已開工,截至5月20日,全市項目建設進度達到40%以上,預計10月底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實現當年項目當年建成,當年發(fā)揮效益。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 江蘇省財政 高效節(jié)水灌溉 江蘇省糧食產量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