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除了《蘭亭序》 成博“漢字中國”大展里還有這些寶藏 每日熱議

端午首日,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啟了延時開館和增加講解場次等便利服務(wù),許多市民游客也利用假期時間,來到成博參觀“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這場重磅特展,在漢字中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

展覽開幕后,記者在多次探訪中看到,許多觀眾為了看一眼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臨王羲之《蘭亭序》真跡而排起長隊。但實際上,在這場成博建館以來規(guī)格最高、珍貴文物占比最高的展覽中,云集了220件文物,其中有一級文物70件。為此,成都博物館誠摯“呼吁”——展覽現(xiàn)場還有許多無須長時間排隊也值得駐足欣賞的寶貝,觀眾可以分一些注意力給它們。


(資料圖)

在“刻符龜甲”中追根溯源

來到漢字大展,必然要追溯漢字的源頭。那么,便不得不提到這枚距今約8000年的刻符龜甲。它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而賈湖遺址是裴李崗文化早期典型遺址,遺址內(nèi)共發(fā)現(xiàn)十七例刻畫符號,是國內(nèi)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刻畫符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源頭。

據(jù)介紹,賈湖契刻與比它晚4-5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是書寫工具相同,皆以利器將符號刻在龜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來記載占卜內(nèi)容的,而賈湖契刻也與占卜相關(guān);三是某些符號蘊含著契刻者的某種意圖,或記錄了特定的事項。該龜甲上的刻符,與甲骨文中的“目”字極為相似。

一級中的一級“小臣缶方鼎”

在展覽中的70件一級文物里,還有許多國寶級文物——只有一級甲等文物,才可稱為“國寶”。這尊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小臣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小臣缶方鼎是一件商代晚期的祭祀用具。鼎屬于深腹寬壁細(xì)柱足式,其口上有立耳,深腹,口沿下飾有夔紋帶,腹部飾有饕餮紋,側(cè)面有倒夔紋,足上部飾有云紋,下部為垂葉紋,造型盡顯大氣、雄偉和厚重。

禁止出鏡的“史墻盤”

還有一些“國寶”,因為太過珍貴,被禁止出國(境)展覽。在此次漢字大展中,這件陜西寶雞扶風(fēng)縣出土的“史墻盤”,就曾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之中。這件墻盤造型巨大,腹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卷曲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底部鑄有銘文284字。據(jù)介紹,墻盤所記述的周王政績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jì)》中的內(nèi)容非常吻合,關(guān)于微氏家族發(fā)展史部分的內(nèi)容則并不曾見于已知的文獻(xiàn),填補了西周國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屬于重要的歷史資料。

趙孟頫《急就章冊》

在這次的展覽中,除了臨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有一幅趙孟頫的真跡《急就章冊》重磅亮相。在其中,我們能看到趙孟頫草書的古典氣韻。據(jù)了解,《急就章冊》原藏于上海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文物。這一臨本用筆精到、結(jié)體縝密、沉穩(wěn)峻淳、開合有度,具趙孟頫章草古質(zhì)之風(fēng),亦可見其用功之深。章草從秦代草隸中演化而來,趙孟頫此章草與漢簡中章草的筆法有所不同,顯然是具有創(chuàng)意的。

宋徽宗親筆“方丘勅卷”

除了大書法家趙孟頫,展覽里還有許多名家真跡,展現(xiàn)著不同時期文人墨客的絕代風(fēng)采。比如這件“趙佶行書方丘勅卷”,就展現(xiàn)出宋徽宗行書的器宇軒昂、瀟灑風(fēng)骨。據(jù)了解,此卷為國家一級文物。相比于大家所熟知的“瘦金體”楷書,宋徽宗行書草書極為罕見,此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佳作。

書法名家盡顯文人風(fēng)采

▲ 米芾行書《方圓庵記冊》 宋(960-1279年) 上海博物館藏

除此之外,來自上海博物館的米芾行書“方圓庵記冊”、黃庭堅楷書“狄梁公碑冊”等珍貴文物,也在“漢字中國”中展出,讓家喻戶曉的“唐宋八大家”的書法之美,在展覽中通過不同文物得以呈現(xiàn)。同時,還有周天球所書《行書陋室銘軸》,用古雅工麗、余韻悠長的書風(fēng),傳揚著詩人劉禹錫潔身自好、榮辱不驚的隱逸品格。祝允明草書《岳陽樓記》,以果敢蒼勁的運筆、恣意縱橫的書勢揮毫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在這個大展中,看的不僅是文物與書法之美,從渾厚沉婉、方正挺拔的尺牘文書中,觀眾們更能夠讀到歷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懷天下的精神脊梁。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吳雅婷 實習(xí)記者 王茹懿 責(zé)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劉永豪

關(guān)鍵詞:

最近更新

關(guān)于本站 管理團(tuán)隊 版權(quán)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wǎng)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lǐng)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