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項目 > 正文

一個詩人的乘風破浪——歐陽斌詩歌集《深愛張家界》系列編輯手記

文/石繼麗

從2012年開始,歐陽斌每天都寫日志,日志的形式便是詩歌。每天的日志有五七件事不等,于是每天便有五七首詩。詩又分很多小章節(jié),到2023年6月,他的詩歌竟然積累有了數千首,還不包括他6萬多字的哲思隨筆和60多首古風詩詞。我感覺每一首詩都像是一束光,它們是局部的、微弱的,細小的,卻又是溫暖的,照耀的、真實的、能夠讓你觸摸到的。這樣的微光讓我感到寫作的溫暖,生活的溫暖,人性的溫暖,它們細小而微弱地照徹著暗夜里的寒冷和孤寂,在我荒涼的心靈曠野點亮一束希望之燈。在他的筆下有很多瞬間和影子,美好的,溫情的,炙熱的,悲憫的,孤獨的,剛強的,桀驁的,狂放的,理智而近乎殘酷的……我在它們的疼痛里發(fā)現我的疼痛,在它們的孤獨里尋找我的孤獨,在它們的驕傲里找回我的驕傲,在他對自然、對人類、對生活的愛里感受到綿綿不盡的愛。

縱觀歐陽斌的寫作,純粹的歌詠、浪漫的想象和哲思的表達是其三種最基本的方式。他的語言如同一個魔術師在表演,令人眼花繚亂又美不勝收;他像孫悟空一樣打破詩歌傳統(tǒng)的語言體系結構,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結構模式;又像一架精密的凹凸鏡,不斷地變化著焦距俯瞰著天空、大地、植物、動物、人類,給你呈現一個新世界;他篤信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以及莊周的“道”,善于思考,每首詩或明或暗,景情交織,在最后幾句峰回路轉,狂風驟雨一般震撼你,甚至讓你感到隱隱約約的疼痛,這便是他詩歌最強大的力量。而將這一切特點和技巧點石成金的,是他深藏于骨子里對祖國的忠誠、融入血脈的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的詩,是他所有吃進去的東西被血與火淬煉后捧出的丹。因此,歐陽斌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也幾乎都有陽光、土地、花朵和大海的氣息,自然、炙熱、幽默、智慧,悲而不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語言:像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語言是通達藝術的階梯,記錄著心靈的足跡,與思考同時存在。它反對語言單純的通訊性質,那些僅有實用性、史料性等功能而不具備審美功能的文章,顯然應該被排斥在詩歌之外。

歐陽斌活蹦亂跳的詩歌語言是他懷揣的一柄短刃,給予他縱橫捭闔左沖右突的實力,像《射雕英雄傳》里的曲靈風一樣,轉眼間出手劈空掌,這是比勤奮更加難以對抗的力量。這個特點在《深愛張家界---山水人文篇》一書尤為突出,224篇詩歌中,從3001座山峰寫到800條水,從珙桐寫到猴子,從春天寫到夏天,從東線寫到西南北線,從山水寫到人文,從綠色寫到紅色,可以說寫盡了張家界9533平方公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從他的鮮活的文字里,你可以快速地閱讀張家界并愛上張家界,在他身上看得見文學的汪洋恣肆和抵達遠方的能力。他的語言和寫法體現了一定的先鋒性和實驗意識,是有意和傳統(tǒng)的表述“作對”,從而完成自己豐富的藝術想象。比如在《煙雨張家界》中,全詩分為四個章節(jié),即云霧煙雨,作者就是通過這種具象的描述將武陵源的云和峰林的仙氣飄飄的意境形象地表達出來,又以擬人、夸張、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讓讀者自覺地跟隨他的敘述進入“動感地帶”,縱情山水,一路清風明月。

浪漫主義是歐陽斌詩歌的第二個突出特點。他的詩意像瀑布一樣奔騰在每座山峰上,在四季花開里,在桑植民歌里,在吊腳樓村莊里,在熱烈的茅古斯中,在扶貧村的褶皺里,也在縱橫捭闔的哲思里……讓人讀來遠離世俗繁瑣,有種世外桃源的清新感,同時他又給文字賦以刀劈斧砍的力量,讓你讀后有種痛快淋漓的酣暢感。《武陵源告訴你》以“石可以這樣長”“水可以這樣流”“云可以這樣飄”“樹可以這樣綠”為分主題,用非常靈動的語言將武陵源經典山水推到讀者眼前。在武陵源,仰視那三千奇峰∕你會看到奇峰上那一點點綠∕那是大自然留在奇峰上的詩句∕只有白云才配將它們發(fā)表∕只有雄鷹才配將它們朗誦∕只有太陽與月亮才配成為它們精彩的標點∕再比如《三姐妹峰》:這樣的三姐妹∕成長花了一億年∕著裝花了一億年∕描個眉又是一億年∕現在,她們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立在武陵源∕她們在等人∕兄弟,千萬別高估了自己∕她們在等的∕顯然不是我們 ……這樣的夸張、擬人化的語言、日常生活化的設想和幽默感給詩歌注入新鮮的血液,生動而不僵硬,清晰而不晦澀。

縱觀他的詩歌寫作,敘事詩相對更多一些,一首詩里有人物塑造、有矛盾沖突、有咀嚼后的箴言,需要他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提煉生活的能力。他常常以景物寓喻,以靜物寓喻,以動態(tài)寓喻,寓情于景于物,托物言情言志。比如《采藥老人》:一定還有一種藥,他還沒有采到∕否則,人間不會有這么多的貪欲∕一定還有一種藥,他還沒有采到∕否則,人間不會有這么多的爭斗∕一定還有一種藥,他還沒有采到∕否則,人間不會有這么多的癡迷∕一定還有一種藥,他還沒有采到∕否則,人間不會有這么多的疼痛∕否則,這個老人不會背著藥簍∕在張家界站了三億八千萬年∕還不回首。將“采藥老人”擬人化,采藥來治療“人間的貪欲”,可是“還沒有采到”“人間有那么多疼痛”,可貪欲已“病入膏肓”,“采藥老人背著藥簍在張家界站了三億八千萬年”,采到還是沒有采到?詩歌像《邊城》一樣,用了個開放性的結尾:“還不回首?!泵魈旎蛟S會采到,或許永遠采不到。他的點評古人和今人系列,以及植物辭、動物辭系列詩歌中,除了塑造人物形象、鋪墊故事細節(jié)外,還有獨具慧眼的結論,讓讀者拍案叫絕。尤其是用14首詩歌演繹的14個詞牌名,語言精怪,想象奇特,出其不意。

先看看《憶江南》結尾:唯獨這一個“憶”字會讓人陡然心酸、甚至心疼∕會讓人想到,這么美好的江南∕原來也是有別離的∕原來也是要飛的∕也是易碎的。江南本來就意味著浪漫,經他的詩手一撥動,便有了惆悵、酸楚和崩裂的畫面,便有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

再讀讀《如夢令》: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聽風的命令,聽雨的命令∕聽花的命令,聽葉的命令∕聽夢的命令∕卻不喜歡聽人的命令……這些發(fā)命令的主人是風和雨,是花和夢,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是不可思議的溫柔。但這群人唯獨不喜歡看似宅心仁厚卻殘酷無情的人向自己發(fā)命令。他們像竹林七賢一樣,崇尚自然,返璞歸真,不畏權勢,不懼禮法,“放浪于形骸之外”,這種飄逸灑脫的風神氣韻恰與歐陽斌縱馬江湖的“俠客”主張不謀而合,給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加涂了一層明麗瀟灑的色彩。

歐陽斌的觀察和體悟之所以讓我們感覺到他詩歌的獨到特質,正是依靠“語言”來完成的。他重視意象的運用的匹配,如飄灑的“白雪”,變換的“繁花”,忠貞的“梅花”,“燈”寓喻希望,均帶著一定的“潔白”“光芒”與“明亮”,披上一抹“紅色”“溫暖”“純潔”的色彩,充滿力量,展示人們對世界的熱情與美好憧憬。而流淌在他骨子里的浪漫主義血脈無所不在,他成功地以現代手法和現代語言營造出了浪漫的世外桃源勝境。

故鄉(xiāng):鐫刻在骨子里的深情

出生于1965年的歐陽斌,9年是在故鄉(xiāng)衡南古山隨母親度過;10年隨父親到衡南東陽讀書;12年是在南岳工作;18年在長沙工作;8年是在張家界工作。這些也構成他詩歌的時間線索。

歐陽斌并不是天生愛好文學,用他自己的話說“討厭在學校讀書”,這種境況延續(xù)到他考取衡陽供銷學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一篇文章被老師作為范文在全班朗讀,他才第一次感受到文字帶給他的自信和尊嚴。事實上那是一篇并不成熟的短文,文字里充滿了敘述的青澀和表面的吶喊,然而正是這個契機開啟了他的文學夢。后來他陸續(xù)有作品發(fā)表,就像家鄉(xiāng)的小溪水一樣,在低處呈現出自我生動的狀態(tài),慢慢地河面開闊,最后匯入浪濤激流,不動聲色地朝著大江大河的遠方流淌。

在他的詩歌世界里,村莊無疑是他敘述的核心。而作為一個從世俗定義上“走出”農村的“鄉(xiāng)下人”,他的回望里充滿了濃郁的原鄉(xiāng)意識,村莊、河流、碾房、牛糞、水井、守夜、寺廟、和尚……詞語組合的懷鄉(xiāng)道路,隱約閃現舊時故土的面貌。他對親人的熱愛集中在《深愛張家界---情義無價》里,因為母親的名字中有個“桃”字,歐陽斌便將自己命名為“桃的孩子”,寫了近200首以桃為主題的詩歌。很難想象,一顆簡單的桃樹為什么能引發(fā)出這么紛繁而深情的思緒,足見他的母親在他的情感世界里有著多么重要的位置。還有他的爺爺、父親、叔叔、老師、同學,以及水碾、蓑衣、十八匠等,文字都可以帶你回到那個時代,像是讀者自己與過去重逢,倍感親切的同時又生出無限感慨。

當然,一切記憶都會遭到時間的篡改,他所能做的便是滿懷深情地去對那些瑣碎的片段進行記憶修復?!稜敔敗贰妒迨濉贰豆枢l(xiāng)又清明》《古山》《喊山》《又憶故鄉(xiāng)》《少年戀歌》等等,這些詩意而飽滿的標題,攜帶村莊的體溫和味道,被文字種植在閱讀的路邊,呈現一派清新和蔥綠。而南岳則是連接故鄉(xiāng)的臍帶,僅《南岳組詩》就有200多首。他自己則是一只飛來飛去的“大雁”。許多年過去,他依然在夢里尋找精神的烏托邦,理想的桃花源,而更多更實際的便是尋找一個個生息繁衍的村寨田園。眾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精神故鄉(xiāng),無論生活的腳步邁出多遠,始終都無法離開那個“以母親的名義不斷接納回歸的孩子”的故土家園。因此可以說,歐陽斌文字里的村莊,既是他獨自的個體的村莊,也是大眾的廣義的村莊,是每個人的心靈皈依的村莊。這村莊,有苦澀,有磨難,有疼痛,有淚水,同時也有歡悅,有甜蜜,有夢想,有笑聲。歐陽斌的“故鄉(xiāng)”與他始終近在咫尺。然而,在現實的舞臺上,今日的村莊早已不是昨日的村莊,村莊早已物是人非了。他所書寫的村莊已不是記憶中真實的村莊,他筆下的同學已不是昨日的同學。那些流淌著作者心靈體溫的文字,不過是抵達昨日一封懷舊的信函,不過是作者心靈深處無限的留戀和緬懷而已。對一個熱愛故鄉(xiāng)的人,這就已經足夠。

直到2015年,組織將他調往張家界市任分管旅游的副市長,他來到了澧水邊。 張家界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享譽全球的旅游勝地,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qū)“六張金色名片”,“夢幻仙境”武陵源、“武陵之魂”天門山、“云天飛渡”大峽谷、“百里畫廊”茅巖河”、“天空之城”七星山、“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觀測站”張家界八大公山等300多個景區(qū)景點。擁有世界級、國家級保護地12處;動植物種類是整個歐洲的1.5倍。打造有魅力湘西、天門狐仙、宋城天下情、遇見大庸等演藝大戲。桑植民歌、大庸陽戲、慈利板板龍、高花燈、茅古斯、打溜子、儺愿戲等8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俗文化中的“活化石”。武陵源區(qū)由于“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積蓄了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文化資源。所轄區(qū)域底色是紅色,紅色故事眾多,紅色人物輩出,紅色文化深厚,是湘鄂川黔根據地所在地,也是賀龍元帥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桑植所轄區(qū)域曾是紅二六方面軍的出發(fā)地。歐陽斌從這些民族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的同時,又不斷咀嚼,最后變成張家界特色的山水和人文系列呈現給讀者,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魅力。歐陽斌的詩歌里對這些“代表性事物”幾乎都有呈現,或帶讀者尋覓自然、品類萬物,感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在與和諧;或帶你穿越蒼莽林海、探究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或帶你到萬福溫泉、江埡溫泉小憩,去民宿客棧梓山漫居、五號山谷等尋覓一段靜謐時光;或帶你感悟信仰的力量以及砥礪初心為人民的家國情懷。

歐陽斌寫張家界有些類同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他帶著一腔熱愛,滿懷豁達,每天都寫,每事都寫,而且從不雷同。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封來自張家界的風景請柬》:

我有奇峰三千,∕像三千根青翠的竹筍∕已育了三億八千萬年,純天然∕我有秀水八百,∕像八百壇醇香的好酒∕已釀了三億八千萬年,味正濃……我擺的是山水與文化的盛宴,∕開的是流水席∕白天不散,晚上不斷∕已經開了三億八千萬年,∕還要再開三億八千萬年∕這樣的盛宴怎能沒有你,∕這樣的盛宴你怎能不來∕呵呵,你來就逮,∕你來就上菜,你來就開懷∕請柬就此送達,我們約定:∕聯(lián)絡暗號——∕因為風光因為愛∕聯(lián)絡地點——∕兩縣兩區(qū)95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我們再約定——∕不見不散,不醉不罷休,一醉千年友∕敬邀者:張家界

這首詩既是推介張家界的景點,又是一封熱情洋溢的邀約,大氣中見豪邁,浪漫里透瀟灑,實際而不空洞,熱烈而不媚俗。

“促銷東南亞”,他這樣《叫賣》:別以為我兩手空空∕我心里裝著三千奇峰∕別以為我文文靜靜∕我血液里流著八百秀水∕別以為我頂著一個副市長的頭銜不敢叫賣∕為了張家界,為了我那平時默不作聲的山與水∕我早就豁出去了,我愿扯著嗓子大聲叫喊∕讓世界都聽見。 再看看他為了給張家界《招商》:推介推介再推介∕陪同陪同再陪同∕不是我羨慕資本,是發(fā)展急需資本……來:為我們的合作干杯∕這三年,有人笑我,說我像打了雞血∕這“雞血”的成份半是信仰半是職責。無論是叫賣還是招商,歐陽斌獻了時間、精力、智慧,更是獻出了自己脆弱的腸胃甚至尊嚴,“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因為分管旅游,他長期到景區(qū)調研、對外推介旅游,長期接待來張家界的客人,因此他“同一個風景看一百遍”。但源于對張家界的深愛,“同一個風景看一百遍∕就好像同一個人愛一百年∕都不會煩”。作為旅游大旗的擎舉者,歐陽斌的理想是努力為張家界喊出一片繁榮。事實上,他從來張家界的那一天開始,就在拼盡全力地搖旗吶喊,費盡心力地“鐵腕治旅”,創(chuàng)造性開展“旅游營銷”,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一封致游客的信”成為旅游界的營銷經典范本。為提升旅游品味,他高舉旅游文學大旗,舉辦了很多場開放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尤其是親自掛帥舉辦了五屆張家界國際詩歌節(jié),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評論家和外國友人等來參加,兩百余家國內主流媒體及國外知名媒體予以報道,這對推介張家界旅游影響是巨大的。借助張家界三千奇峰資源,開展了與《人民文學》《星星》詩刊、《中國作家》《民族文學》《散文選刊》聯(lián)合主辦的各類筆會,在張家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詩歌作者群的同時,也形成了全國宣傳張家界的龐大詩歌作者群。他自己想象著精神構筑的遠方向他招手,每天都樂此不疲,永不停歇。

高強度的工作使他的身體常常過度消耗,他在《密謀》中寫道:肌肉跟肌肉密謀∕骨骼跟骨骼商量∕器官跟器官串通∕終于,它們協(xié)商一致∕以感冒的方式向老歐兵諫∕逼老歐休息∕大敵己去,硝煙不再∕老歐說,你們這幫家伙還不錯∕支撐著老歐東奔西跑∕現在,你們以感冒的方式勸老歐休息∕老歐只有兩個字:從了∕可是,轉眼∕老歐又忙去了

歐陽斌對故鄉(xiāng)的愛像大海一樣奔騰不息。他深愛故鄉(xiāng)衡陽,在離開衡陽之前,寫過300多首關于衡陽的詩,到長沙后再寫衡陽,2015年調到張家界后依然還在不停地寫衡陽,字里行間,深情款款,讀來莫不被他的鄉(xiāng)愁深深打動。這些收錄在《深愛——情義無價》。這鄉(xiāng)愁中,更表現在他和孫女歐陽佩妮互動的“妮畫我贊”,其綿綿情意、默契懂得、無限想象,讓人大開眼界,統(tǒng)一收錄在《深愛——妮畫我贊》中。當然他也愛湖南,在湖南省旅游局工作15年,又在省紀委工作3年,這期間他踏遍了14個市州,了解了很多人文歷史,寫了400多首詩歌匯集成《最美湖南》出版。

當然他更是愛國的,在黨旗下,在黨的歷史重要轉折點,在一切紅色的舊址,他都會以寫長詩的方式祭奠歷史。 他崇拜英雄人物,從古寫到今,從文人寫到武將,從君王寫到百姓,可謂厚積薄發(fā),讀者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歷史精髓。尤其是他滿含深情為毛主席寫了上百首詩歌,相當于一部《中國近代史詞典》,很有感染力,讓人讀來落淚。很自然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集體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同事和朋友的熱愛都是發(fā)乎于心,他在《牢記一個日子》寫道:牢記一個日子∕不是因為這個國家現在的強大∕而是因為這個國家曾經的懦弱∕懦弱就會打……七月七日,我要讓我的子孫代代相傳∕一九三七年的這一天∕日本,一俗稱倭的民族∕他的子彈射向我們貧窮的母親∕射向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像這樣的詩歌還有很多首,編輯在《深愛——行吟中國》一書里。讀者能深刻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他也將忠誠、勇敢、責任和慈悲傳遞給讀者。在他的詩歌世界里,每個事物都是莊重和神圣的,是被生命的火燒過的,自帶溫度和光亮。

思考:像小獵刀一樣峰回路轉

作品的美學價值,便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詩歌是一種注重心靈性、藝術性、思想性的文學藝術形式。歐陽斌詩歌真正可貴的,除了他比干剖心的赤子情懷、將諸多現代詩歌手法與漢語言創(chuàng)造性的結合外,便是他深遂的哲學思維。他的很多詩歌很短,但在簡樸的文字背后蘊涵著許多智慧。

哲學思維的第一種來源是源自他骨子里的俠客精神。《俠》是歐陽斌精神世界的高度概括。在南岳工作12年,讓他有機會常常往返于南岳寺廟,深受儒釋道的浸染,渴望成為仗劍天涯的俠客便是他的精神向往:“很小的時候,聽村里老人講俠的故事,是心中之俠的播種階段;年齡稍大,囫圇吞棗讀金庸、讀古龍、讀有俠的小說,是心中之俠的孕育階段;然后,看有俠的電影電視,是心中之俠的成形階段;再然后,有意識地研究俠、模仿俠、把俠的精神鑄入自己的血脈自己的人生,是心中之俠的聚神階段。”我的理解是,“俠”對歐陽斌來說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象,詩歌上的追求,更是一種精神的自我實現。歐陽斌9歲前,一直跟隨母親生活,過得閑云野鶴;9歲后,母親病逝,這給他帶來無盡悲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身邊同齡人的輕視。也就是在這個反抗的過程中,歐陽斌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用拳頭說話的人”。他渴望自己成為心中完美的俠客,“面瘦個高骨硬,衣衫不整但潔而精神,一人一馬一劍走天下,遇賊殺賊,遇魔擒魔,無往不勝,無堅不攻?!弊詈糜袀€神雕俠女伴隨左右,這樣男與女,陰與陽、剛在柔成全一種大美。他認為:“俠可以窮、可以賤,但不可辱;俠可以老、可以病,但不可謾。俠心里藏著忠——對國家的忠,對朋友的忠,對愛人的忠。俠心里藏著義——不欺弱怕強、不欺下怕上,不背信失諾。將忠義將誠信當作了自己的信條,寧死不屈,寧折勿彎,童叟無欺?!边@些君子風范成為他生活的信條。他深知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亙古以來都在抗爭,但他始終相信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這種俠客精神來自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讓他的詩歌充滿了浩然正氣,也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

哲學思維的第二種來源便是哲學書。歐陽斌小時候不愛讀書,但并不意味著他不愛讀他喜歡的書。初三那年,跟他要好的一個女同學搬家去外地,臨行前特別將很多書留給了他,不僅有《水滸傳》《小五義》《三俠五義》《紅樓夢》等名著,竟然還有《中國哲學史》和《中國通史》。他一頭扎進去,不僅對歷史開始有所了解,對人性、哲學和西方理念都開始有了新的認識與主動的汲取,因此,他的潛意識開始覺醒,加上他與生俱來的敏感細膩,讓他漸漸學會了獨立思考。在他身體里,最充沛的兩個字是悲憫,是對整個人類的苦難的悲憫,沒有什么是絕對的惡,沒有什么是不可寬恕,所有已經發(fā)生的一切都有它太深太深的源頭,這就是命運。在強悍的命運面前,人不過是一只太渺小的螞蟻。但是接受命運不等于任命運擺布,必須順應命運的同時與命運抗爭。和很多先鋒詩人一樣,他這種具有悲情和使命的反抗思想幾乎浸透他所有的詩歌,他渴望人性的光輝,渴望民族性格與生命意識的自我更新,渴望重建人類家園的屋頂,但區(qū)別于他人的是,他在認知問題和解決問題上獨到的見解是他最突出的詩歌符號,不可模仿和復制。

哲學思維的第三個來源便是他日復一日地觀察生活,然后淬煉成鋼。當下作家們的寫作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對生活缺乏耐心的觀察和體驗,總是停留在公眾層面的“認識”之上,停留在外部的觀察和整體敘述層面,無法觀察到生活的“原生態(tài)”,因此也就無法寫到內核和寫出個性。歐陽斌秉承“真實是藝術的生命”“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則,拋棄文人趣味,直接關注生命本身。他真實地記錄生活,又對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以冷峻的思考在現實與歷史之間追問,歌頌光明和美。他借《哲學》解讀哲學:你突然崇拜起我來∕說要跟我學哲學∕我說哲學不用學,哪里都有∕你說,真的嗎∕我說,你站在地上往上看∕依次是樹、屋、鳥、云∕最后是遼闊的天空,這是向上的哲學∕而從你站著的地面往下探∕會有水、草、螞蟻、蚯蚓、土、石∕再往下探,在地球的深處∕是沉默的火焰∕這越上越空,越下越熱的層次就是哲學∕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原形∕而上與下,看似對立∕卻互相依存∕也是哲學。他將十分抽象的哲學完全生活化,以大地為界,分為三個世界,天空、大地和地球深處,還歸結為“越上越空,越下越熱”,最后是天堂地獄和人間。再者,他在《飯·非局》寫到:如果那些聚會都是局∕都是功名利祿在酒中蕩漾∕都是明爭暗斗在湯中沉浮∕那樣的聚會我寧愿不去∕人可以不高大、不深沉∕但沒有必要將自己的腸胃∕當炮灰 。寫出了他對功名利祿和明爭暗斗的厭惡和抵抗?!拔壹航泤挓┝俗约菏且幻镀濞M也厭煩了將別人視為一枚棋∕如果連吃飯都成了局∕如果鍋碗瓢盆都成了棋∕美食都成了博弈的工具∕那多乏味”表達自己絕不做一顆任人擺布的棋子的決心,同時也表達了尊重別人的胸襟。語言別致,讀來有嚼頭。

《套娃》是一首很有思考的詩:我小心翼翼地揭開套娃∕一層,兩層,三層∕居然有七層甚至更多∕不管有多少層∕最核心的一定是那個小小的人兒∕那個小小的人兒才是本我、真我∕生命的真實過程,其實就是一層一層∕為那個小小的人兒蓋上外套的過程∕不同的是——∕有的人外面蓋的與里面有的一致∕有的人并不一致∕有的人永遠記著那個小人兒∕有的人早就忘了∕所謂修煉,就是那些記著的人∕企圖借助內力,將外面的蓋一層層取掉∕露出小人兒,或者活回小人兒的過程

對很多人來說,人的一生就是窮盡所能將自己包裝成最完美的形象,然而卻不是真實的自己。歐陽斌一生都在“修煉”自己,褪去外在的繁華,露出本真,“活回小人兒”。這對所有的成人來說,是需要壯士斷臂的勇氣的。

他的關于哲理的詩歌,依然帶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比如看見馬克思塑像,他這樣紀實:……那天,他的肩上依偎著一只小鳥∕他的頭上行走著一朵烏云……那天的小鳥有點像他的人民∕那天的烏云有點像他的仇敵∕那天的陽光有點像他堅定的理想和主義。小鳥、烏云、陽光都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讓人讀起來又莊重又詼諧有趣。

在大量哲理短詩中,歐陽斌做到了虛實結合,如果寓意較玄奧,意象與表述會較實;如果寓意較顯,意象和表述會較虛。但他的大詩,構筑的是雙重的世界,玄而又玄,卻又具體細微。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詩中的寓意與象征幾乎無處不在,歐陽斌憑借激情、責任、勇氣和愛,以打造史詩的氣魄,勇敢地挑戰(zhàn)著人們對詩歌的審美習慣。這些窮極思考的好詩多集中在《深愛——老歐悟道》這本書里。哲學指導他寫詩的同時,也教會了他怎么認知世界,怎么與世界和解,因此他曾自信地說:“我的世界沒有敵人?!笨鬃诱f:“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睔W陽斌正是這樣踐行著君子風范,這種人格力量讓他得以順利推進工作的同時也聚集了優(yōu)秀的人脈。

情詩:每一首都是跳舞的紅蜻蜓

對一個編輯來說,一本書的最大驚喜莫過于你真的愛上了這本書。歐陽斌的詩歌如果按400頁每本計算的,選擇下來足夠出18本書。曾經他按照每本400首詩歌編輯了8本,最讓我喜歡的便是《深愛——兩地書》。在我看來,相比席慕蓉、汪國真、舒婷、北島等詩人的愛情詩,歐陽斌的愛情詩更接地氣,你會感覺到每首詩的場景都很熟悉,那種甜美的體會也是唾手可得,關鍵是那種從青絲到白發(fā)還在“你依我濃”的雙向奔赴的愛,像一個完美的神話存在,讓人感嘆不已。這些愛情詩像毒藥,會讓人甜蜜地迷失。

歐陽斌的童年是孤獨的,看似順利的坦途,卻充滿艱辛坎坷。他在《詩人沿途的秘密》記錄了他的歷程:兩歲時,奶奶離去,我是懵懂的∕九歲時,母親離去,我己知痛∕十七歲時,爺爺離去,我已有悟∕三十歲時,父親離去,我?guī)捉D悟——世上許多美好的人與物∕不是你想留就能留得住的∕最好的選擇是在擁有時珍惜。而改變他情感世界的是他愛人在他生命中的出現。那是他永遠刻在心里的日子。當他從南岳出來,他遠遠看見一個穿著稅務制服、戴著帽子的女孩子在牌樓邊一蹦一跳,就在那一刻,歐陽斌就愛上了她,半年后兩人結婚,從此兩人的世界再沒有過別人。他記載在《關于愛情》里:“很多人已經不相信一見鐘情∕但我還是相信∕因為我的愛情就是一見鐘情∕很多人已經不相信相敬如賓∕但我還是相信∕因為和夫人一直相敬如賓∕很多人已經不相信白頭到老∕但我還是相信∕因為我們的頭發(fā)已經變白∕我們的愛情卻依然年輕”。他用詩記錄了《那一天》:“是的,時間不早不晚∕那一天,我們剛好遇見∕青春的我遇見青春的你∕純真的我遇見純真的你∕羞澀的我遇見羞澀的你∕只是,你的羞澀比我的羞澀∕稍許多了一點點,否則∕你的目光遇到我的目光∕你就不會轉過頭去∕我就不會懷揣一顆卟嗵卟嗵直跳的心∕跟在你的后面∕這一跟就已是三十年∕這一跟就是一生∕那一天是緣,這一生的歲月是分∕那一眼是緣,這一生的相守是分”。他還用很多經典的語言詮釋他對愛的矢志不渝:“有緣人終會有緣,看一眼便越千年/回一眸就是一生”?!笆郎系幕ㄓ星f朵,萬花皆美,萬花迷人∕我能摘的只有你一朵/我,寧負蒼天不負你∕世上的樹有千萬棵∕萬樹挺拔,萬樹可依∕你能伴的只有我一棵∕你,寧負自己不負我”。

他的愛情詩歌,全來自庸常的生活。然而能從每一天的庸常中寫出上千首愛情詩,縱觀中外古今卻沒有一個人做到,要么敗于終成眷屬后的平淡,要么死于相愛無果的無奈。但歐陽斌卻是真正做到了。讀他的每一首愛情詩,同樣的做飯、喝酒、洗衣、想念,同樣的散步、生氣、睡覺,卻在這里找到綿綿不絕的絕不雷同的甜蜜的味道。

比如:《左手.右手》:一個人的夜晚∕……一會兒,左手悄悄地伸出∕抱住我的左腦袋∕右手哪肯罷休∕也立即伸出,抱住我的右腦袋∕每一晚,我都是在這種左環(huán)右抱中睡去∕成了夢中的王,夢中∕我一會兒想象著左手是我右手是你∕一會兒又想象著左手是你右手是我∕我們,偶爾也斗斗嘴,何曾有過真正的生氣∕我們,現在雖然生活在兩地∕何曾有過片刻心的分離。在看似普通的日常里,每個字都在傳遞著一個少年維特的熾熱情感。

再比如《懷揣一片銀杏》:高鐵上,我的手悄悄伸進口袋∕摸了摸那片銀杏∕會議中,我的手悄悄伸進口袋∕又摸了摸那片銀杏∕我只是在四周無人的時候∕才會將那片銀杏拿出來,細品慢賞∕我只是在散步的時候∕才會手持那片銀杏,吹起歡快的口哨∕因為口袋里裝著一片銀杏∕我今天脾氣大好∕因為口袋里裝著一片銀杏∕我今天碰到誰都想寫詩∕因為那片銀杏是你昨天的贈品∕我就把它當作了一塊碧玉、一塊黃金∕貼在胸口,秘不示人。

這些調皮淘氣的、動感甜蜜的、欲擒故縱的、風情萬種的、百轉千回的、纏綿悱惻的詞語,貴在鮮活靈動。表達中蘊含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動感,使陳舊的畫面鮮活,使靜止的物象跳躍,使暗淡的顏色明亮,使悲傷的人開懷,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重生,一首詩歌的表達能達到這點,又怎能不令讀者喜歡和動容?如果兩人沒有足夠的情感濃度,僅憑想象,花兒開得再美,喝再多的酒,照著再昏黃的燈光,聽著再悠揚的笛聲也寫不出這樣瑰麗的文字的。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寫愛情故事最美好的結局是終成眷屬,隨即便戛然而止,但歐陽斌打破了這個桎梏,用忠貞創(chuàng)造了一個傳奇。你隨便讀他的詩,《夜》《白發(fā)》《是誰在催我十二點之前睡覺》《定制服務》《探親》《思念》《專屬一個人的淺唱低吟》……每一篇都是被情感的高溫爐子燒烤過,像上釉的青花瓷,給人驚艷。雙向奔赴的愛讓他十分珍惜,因此“如果時間寬容了我們……讓我們像兩棵樹慢慢變老又慢慢變青……我就準備返老還童,再變成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傻子,還是在南岳那個牌樓的旁邊等你∕一千年、一萬年……甚至想到如果有來生”,“下輩子我們換換”,讓女人“也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意外這些情詩的意境,每個細致的句子像一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和看不見的哲思和禪意,讓人閱讀輕快,優(yōu)美,醇厚,回味悠長。

當然這些假想終歸是虛幻,他借《老了》一詩將這份三生三世風雨和歲月都斬不斷的情緣帶回到現實:盡管我們很避諱談論老∕還是在不可避免地變老∕白發(fā)是實證∕我說,等還老一點點∕我就會回到你身邊∕做你在家的牛郎,挑水、種菜∕不想工作,只享生活∕再老一點點,趁著行走還方便∕我就帶你滿世界去旅游∕我要用千金買你在山水間的笑顏∕讓人注目讓人羨慕∕還再老一點點,我們都走不動了∕我就陪你坐在屋檐下曬大陽∕一曬,就是一天∕繼續(xù)往下老呢,終有一天∕我們都會在這人間消失∕我們會化蝶歸去∕卻因還戀著人間,歸去又回來∕成為一對新鴛鴦。這些簡單易懂的文字,這些雞毛蒜皮的瞬間,被他注入了愛情后詩歌便有了甜蜜的味道;他又以詩歌喂養(yǎng)愛情,愛情便更有了忠貞和永恒。讓人確信“心上有個人,才能活下去”。日子在相似的循環(huán)中偷偷地物換星移,卻因為有愛不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年華老去又如何?那只是天地萬物必然的經歷?!八鰺o故物,焉得不速老”。惟有不可救藥地珍惜當下,和愛人一點點地成熟也一點點地老去便是人生最好的皈依。

歐陽斌每天往返于紛繁的世俗現場,會場和酒局,城市或鄉(xiāng)村或景區(qū),讓他無法逃避工作帶來的攪擾和干預,而這個時候,愛人便成為他抵御外界的秘密武器,讓他回到安寧。他用寫兩地書的方式建筑內心宮殿,在他的心靈世界構筑起另一個人類向往的世界,把這么多這么深的感情交給文字,給人們展開一個愛情的童話,讓人確信“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真實存在的,人們在貪婪地獲取著物質的同時,仍然要對愛情保留最后的信仰。這種經歷有些類似黃永玉,從見張梅溪的第一面起,73年風雨相隨,相愛如磐。

50多年的生活工作,誰不是嘗盡百味?但歐陽斌從來都是往前看,并且充滿了感恩:平臺很重要∕沒有琴,再高明的琴手也奏不出好的音樂∕沒有棋,再睿智的棋手也下不出妙的棋局∕沒有紙,再大牌的畫家也畫不出美的圖畫∕沒有球場,再偉大的球員也只能望球興嘆∕想到我是如此普通又是如此幸運,年過半百之后∕居然能夠得一塊寬達9500平方公里的山水任我揮灑∕三年來,對于委派我的組織、接納我的人民∕我始終心存感恩∕對于天天身處其中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我始終心存感恩。

這個時候,歐陽斌不僅僅是一個會歌吟的詩人,更是一個懂得知足常樂的高人。

夜讀:999只信鴿飛向遠方

最初讀歐陽斌,是原創(chuàng)文字帶來的奇妙感受,溫厚純凈,卻耳目一新。同樣簡單的字句,在他的筆下仿佛被施了魔法,寥寥幾行,便深入骨髓,帶你進入一個干凈的世界,那些尋常事物靜靜地放著光。文字極其精煉,如同鍛打后的純金,沒有很多現代詩歌的鋪排、虛假與晦澀。他仿佛如徐霞客一樣在奇山異水間行走,又如蘇東坡一樣雖放逐天涯,卻狂放不羈。

讀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歐陽斌的詩歌魅力在于那些神秘的象征與比喻,童話般的想象,樸素溫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哀而不傷的細膩情感,抒情與畫面相結合,字句打破常規(guī)組合,通感廣泛運用,融合口語的親切、歌謠的夢幻、俳句的哲思,形成虛實結合的節(jié)奏感。最常讀的時刻是深夜。翻開他的詩,仿佛一座安寧的燈塔,帶你靜靜向過去回望,找得到魏晉時代的影子,或向前瞭望,又找得見星辰大海。有趣的是,不同時期讀同一首詩,理解和感受又不相同。這時讀者便能清楚地感受到時光的流逝。

最近再讀他的詩歌,發(fā)現無論語言的特點、文字的溫暖與詩意、突如其來的轉折結尾和思想的境界,在當代詩人中已經獨樹一幟。他崇尚博愛的人性,主張開放包容,提倡平等和悲憫,并身體力行,因此他在張家界甚至整個詩歌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張家界有兩個有影響力的詩人,一個是歐陽斌,一個是劉年。他們可以互為補充。他們的詩歌都飽含著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生動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和結構形式的美。他們的詩歌都有救贖靈魂、反觀現實、正視自身,慰藉苦難的心靈的功能。區(qū)別在于他們都有著一樣的浪漫,也有著骨子里的悲憫,但相比較而言,劉年的浪漫是唐吉坷德式的,他的悲憫更多是悲劇性的、憤懣的、個人的。他像一個外科醫(yī)生,總愛探秘人性中深的活著的本質。他喜歡直面人性時的那種快感,因為真實。劉年四十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飽受了太多的坎坷、太多的屈辱、太多的迫不得已,因此他很厭惡繁文縟節(jié),于是他便迷戀著這文字中的一縷真實,有時候真實得近于血腥。這導致他在真實的生活中幾乎不顧及形式和面子,直達要說的主題,他要的只是那一點點核里的東西。他喜歡人與人之間那點最微妙最真實的關系,對手的,親人的,知己的,情人的,他殘酷地溫情地,有時候流著淚寫他們,寫他們內心里最蒼涼最溫暖最卑微最執(zhí)著的東西,內心里一直想表達的卻是哪怕一點溫情,一點懂得,尤其是肝膽相照、以命相許的愛情。他的用字非常精準,仿佛手術刀一樣,輕輕切開傷口,看得見流血,卻又能在下一秒三下五除二縫合傷口,不留痕跡。尤其是他惜字如金,卻能用非常短的幾句詩講完一個長篇小說的故事,在引領著當代詩風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當今詩壇的一個奇跡。

而歐陽斌的悲憫是整個人類的、豁達的、俠客的、擁有樂觀主義精神的。詩歌主題寬泛,天空大地海洋人類動物植物,無所不包;同時仕途給了他更高的視野、更強的力量去表達自己,讓他的詩有足夠的寬度、深度和高度,并通過他的詩歌傳遞給讀者綿綿不盡的溫暖、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喚醒讀者蘊藏的勇氣。但歐陽斌詩歌的不足恰好是劉年的長項,他的有些詩歌的語言過于隨意,缺乏認真打磨,所謂“大道易簡,簡易紛繁”。

新時期詩歌沿著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兩條道路發(fā)展,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出現了“邊緣化”和“個人化”寫作趨勢,讓詩歌回到了自身。期間出現四個高潮:“歸來詩人”的創(chuàng)作、新現實主義詩歌、“朦朧詩”和“第三代詩”。但近十年來,不斷受到一些狹隘固執(zhí)的傳統(tǒng)文學評論家的詬病和批判,詩歌逐漸走出了語言學繆斯的中心位置,走向了社會和生活邊緣,從此成為“邊緣文體” 。但我們不能忽視詩歌對文學的貢獻。面對有些沉寂的湖水,歐陽斌勇敢地丟下一塊石子,它激起的波瀾是值得慶賀的。我們有理由相信,詩歌作為一種詩意化的題材,文體本身并不能承載太多的使命,但因為其語言、意境和韻律的魅力以及救贖靈魂、正視自身、慰藉苦難的作用而不可替代。

我很期望這樣的一天:某一時刻,某個場景,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群人,你們在一本書、一冊雜志、一個微信群、或者一張報紙里,與歐陽斌的文字偶然相遇,竟然找到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感動和快樂。那么,此時此刻,那個和文字一起端坐在紙背后的“我”,提前享受到了你們一樣的感動和快樂。

2023年8月12日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