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 > 正文

電視劇提質減量時代,“上海牌”電視劇緣何佳作頻頻?

中青上海校媒記者卜凡 肖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6月25日舉行的滬產電視劇研評會上,收錄了50部佳作的《新時代優(yōu)秀滬產電視劇集粹》首發(fā)。在中國電視劇“提質減量”的時代,緣何“上海牌”電視劇佳作頻頻?


(相關資料圖)

“這些滬產劇,既可以體察‘滬上人家’的情緒心態(tài)與人生況味,更可以從中洞察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軌跡?!敝袊鴱V播電視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顧問李京盛說。

優(yōu)秀滬產電視劇論壇嘉賓合影。中青上海校媒記者肖堯/攝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國影像的主戰(zhàn)場。曾經,以《上海一家人》《蹉跎歲月》為代表的海派電視劇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也引領了那個年代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浪潮。新時代,滬產電視劇急需破題。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方世忠表示,上海要建立題材“蓄水池”、用好創(chuàng)制“加速器”、打造最強“支撐力”,營造上?!皠∽鲃?chuàng)制最優(yōu)生態(tài)”。

“蓄水池”該蓄什么樣的“水”?最新的儲備可見一斑,《大浦東》《功勛》《心居》《在一起》《破曉東方》等赫然在列。論題材,這幾部重點創(chuàng)作分別主打紅色、都市、抗疫、金融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行進中國”與“最上海”兩大關鍵詞呼之欲出。

各領域嘉賓正在進行現場討論。中青上海校媒記者肖堯/攝

從《大浦東》到《破曉東方》,從《心居》到《安家》,無論是新中國誕生之初上海的城市治理,還是當代上海的金融變革,抑或是圍繞普通百姓衣、食、住、行、醫(yī)、學講述的平凡生活故事,都具有鮮明的上海特色、濃郁的海派風情。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說,滬產電視劇的優(yōu)秀基因植根于“上海文化”的底色中。30多年前的海派電視劇深深打動過觀眾的心,也成為那個年代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主流?!爸袊厣碾娨晞?chuàng)作,植根于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沃土,是以高揚地方的文化優(yōu)勢和審美特色等因素優(yōu)化組合的精品力作?!敝俪氏檎J為,新時代的滬產劇應該堅守住那些經過歷史和人民檢驗過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在入選的新時代滬產劇代表作品中,有改編自阿耐長篇小說《大江東去》的《大江大河》;改編自著名史傳作家劉統(tǒng)紀實文學《戰(zhàn)上海》的《破曉東方》,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以“穿越”式敘事激發(fā)出古今價值觀碰撞的《慶余年》,對路遙的文學名著《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改編等等。李京盛認為,這些作品“讓觀眾清晰地體察到了在大都市萬象紛繁的背景下,生活的涓涓細流是怎樣的日夜奔騰不息?!?/p>

著名文藝評論家酈國義說,當下如何推動、加深文學與影視之間的“雙向奔赴”和“雙向賦能”,已成為一個熱門的實踐課題,“經典名著傳播的美育引領,也應成為兩個‘雙向’的題中應有之意,值得引起業(yè)界和媒體的充分重視?!?/p>

滬產電視劇里有面向全國視野的“大”格局。從全景展現建黨歷程的《光榮與夢想》到講述新中國成立后戰(zhàn)犯改造的《特赦1959》,從經偵劇《獵狐》、援非醫(yī)療劇《埃博拉前線》,到科幻劇《三體》、軍旅劇《特戰(zhàn)榮耀》、冬奧劇《超越》。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作家毛尖認為,這些滬產劇敘事豐富了也改變了“MADE IN SHANGHAI”的摩登本質,“真正打開了‘大上?!母窬郑舶选蟆兂梢环N更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前綴”。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chuàng)投網 - 6708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